股票实盘配资公司 千亿恒瑞医药, 决心再搏一把?

发布日期:2025-01-07 09:57    点击次数:183

股票实盘配资公司 千亿恒瑞医药, 决心再搏一把?

赴港上市,以求变局?

今年上半年财报一出来,一直被称作“药茅”的恒瑞给了市场一针强心剂。

上半年,恒瑞医药营收136.01亿元,同比增加21.78%;实现归母净利润34.32亿元,同比大增48.67%!

二季度营业同比增长33.89%;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83.63%!

营收、净利润环比、同比都是大涨,这个业绩可以用炸裂来形容,尤其是净利润大超预期。

随后不久,在大盘快速上涨的带动下,恒瑞也经历了一波史诗级暴涨,短短几个交易日股价一口气从43元一股涨到57元,涨幅超过30%!

一时间,各路媒体纷纷高呼“恒瑞,王者归来!”

但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回过头来看,恒瑞还是没有走出阴影。

第三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65.89亿元,同比增长12.72%,实现归母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微增1.91%。

虽然好于前两年的水平,但是相比上半年那两个季度的大涨,已经显现出疲态。同时,恒瑞医药股价在资本市场出现了连续下跌。

有市场消息称,恒瑞医药正考虑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可能筹集至少20亿美元。

对于赴港上市的传言,恒瑞医药方面盘中给出的回应是“不予置评”。并通过公告介绍称,公司近期对资本市场融资等事项开展了研究咨询等前期工作,但尚未确定具体方案。

怎么理解“不予置评”?

有投资者在股吧表示,不予置评的意思“那就是有”。

这两位运动员平时在网上评论区就经常互动,没想到私底下关系也这么好!全红婵晒出了和许昕一家四口的聚餐照片,照片中,许昕的儿子5岁,女儿3岁,正是特别好玩的时候,有了两个孩子,现场气氛更加欢乐了。全红婵还特别喜欢小孩,这次抱着许昕的女儿坐在自己腿上,妹妹笑得特别开心。

之前有不少公司在上市前,也对赴港IPO“不予置评”,结果后面大多数都去上市了。

比如商汤科技2021年8月说“不予置评”,2021年12月就在港交所敲钟。

阿里巴巴、华润饮料、小鹏汽车......莫不如此。

可见,如果完全是空穴来风,一般而言公司会直接予以否认。而不会用“不予置评”。

再说,现在恒瑞确实需要一笔资金,来应对日后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02

老大徒伤悲

恒瑞医药是被集采影响最严重的企业之一。

他们一直对“仿制药”有着很强的路径依赖,这跟公司的发家史有关。

恒瑞的前身叫连云港制药厂,早年的主营业务是售卖红药水、紫药水。类似小作坊的经营户模式,使得公司成立十多年都靠吃老本赚着微薄的利润,在1990年走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

彼时,医药高材生孙飘扬(恒瑞创始人)临危受命,担任连云港制药厂厂长。他深知厂子的根本问题是缺乏核心产品和技术,于是力排众议,从美国人手里花重金购买了一款癌症化疗药物“依托泊苷”(代号“VP16”)的专利,将其由注射液改成胶囊出售。

这款药物应用面很广,可以用来治疗小细胞肺癌、胃癌、恶性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于是公司的经营情况日益好转。

尝到了甜头的孙飘扬随后不久斥资120万元,all in了制药厂一年的收入,从中国医科院药研所手中购得国家级抗癌新药“异环磷酰胺”的专利权,异环磷酰胺比VP16更具创新性,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均能治疗。

借助此药,连云港制药厂彻底进入良性循环。年收入过亿元后,孙飘扬将药厂正式更名为“恒瑞医药”,名字寓意为“恒心致远,瑞颐人生”。

虽然恒瑞一直在加大创新药方面的投入,也一直被冠以创新药老大身份,但多少有点名不副实,2019年的数据是公司仅40%收入来自创新药。

说到底还是无奈仿制药来钱太快,导致形成了依赖。新药是个需要长期不断投入的、产出不能保证的事情,投入重金做新药需要很长远的战略眼光;相对的仿制药等于躺着赚钱,渠道>产品。

然而仿制药这碗饭,不可能一直吃下去,随后2020年的“集采”差点就要了恒瑞的命。

药品集采,全称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指由政府主导,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以量换价,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的一种政策措施,入选的药品皆变成“白菜价”。

比如恒瑞中选集采的仿制药共22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74.5%。

且药品集采针对的绝大部分是仿制药!几乎是刀刀命中恒瑞的脉门。

仅仅以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为例,恒瑞医药这几个品种在2022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仅2.5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17.6亿元,同比下滑88%。

连带着恒瑞的股价一同下跌,从巅峰时期的6000亿市值,跌到如今3000亿出头,蒸发整整3000亿!

03

“药茅”再搏一把?

现在整个医药行业都面临“两座大山”:

一是政策的不确定性,二是本身的不确定性,比如研发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甚至可能没有回报。

这也是资本市场短期内不看好“医药板块”的原因。9月那波大涨,医药生物累计涨幅为25.16%,排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第22位。而排在首位的计算机,同期大涨52.78%,两者相差约28个百分点。

但是医药作为绝对的主流赛道,逻辑非常强硬,困难只会暂时的——

医药行业的需求具有刚性,无论经济状况如何,人们生病总是需要看病吃药。这种刚性需求使得医药行业的业绩增长相对稳定。

对于许多慢性疾病或长期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接受药物治疗,这种长期性和持续性的需求使得医药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刚需产品。

因此股票实盘配资公司,虽然有“两座大山”横在面前,但医药行业也有“三道曙光”:

内看复苏,外看出海,远看创新。

一直以来,老年人都是医药消费的主力军,而我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1.1%;65岁以上人口超过2.17亿人,占比15.4%,老龄化趋势明显。

人口结构的趋势摆在这,复苏只是时间问题。而恒瑞把力气下在另外两个方面:

创新和出海。

几年前吃了仿制药的瘪,恒瑞痛定思痛,终于下了决心要搞转型。

今年前三季度恒瑞研发费用达45.49亿元,同比大增22%,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达到22.53%,同比增加0.63个百分点,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公司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强大动力。

一家企业有没有实力,就看它研发投入。

像格力电器,天天说核心科技,其实其研发投入占比非常之低。

目前,恒瑞现在创新药的项目也非常之多。自身免疫疾病领域首个创新药夫那奇珠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至此公司在国内获批上市1类创新药增至17款。

此外,2024年第三季度共有3项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2项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于今年10月获得受理。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3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报告期内共有22个药物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而在出海这一块,不仅是梦想,对于恒瑞医药来说,更是一次不得不进行的大冒险。过去靠着国内市场,恒瑞医药对于海外市场的布局或许并不急迫。但在国内创新药内卷,药企纷纷出海寻找增量的情况下,国际化也被提到了更重要的高度。

而恒瑞医药,虽然早在2020年年报中就提出了“国际化”的方向,但过去几年,其国际化进展并不顺利。

首先,高昂的成本就是一大障碍。海外研发和生产需要巨大的投入,包括设备、人力、原材料等各方面的费用都相当昂贵。

其次,跨文化管理和适应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市场环境、消费习惯等差异巨大,对于一家中国企业而言,如何快速适应并取得成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此外还有人才问题,要想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必须拥有一支既懂国内市场又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但目前,恒瑞医药这样的人才储备并不充足。

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转型,恒瑞要烧钱;

从内卷到出海,恒瑞也要烧钱。

他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钱。目前,恒瑞还是A股的药王,再过5年、再过10年呢。如果恒瑞在海外市场进展缓慢,药品开发迟迟青黄不接,药王不保基本是板上钉钉。

今年美的集团的股东大会就提到:

赴港上市最根本的原因是港股具备突破性、便利性和快速性。

这句话放在恒瑞身上也恰到好处。

因此,恒瑞从A股走向港股,大概只是时间问题了。





Powered by 原油期货配资_原油期货配资平台_原油期货配资公司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